中的进退之度,刘健不由得点了点头,如此才是官场长久之道。
既有进取之心,又有处事圆滑之道,此官场常青树也。
皇帝的眼光果然不错,刘健不由得对皇帝朱佑樘更是拜服,如此雄主,用人之眼光也是千古少见。
想到此,刘健也就少了心里最后一丝争斗之心。
这次刘健之所以主动请殷,前来蒙古出使,也是做最后一次挣扎。
“宏图,看来咱们是君子所见略同,看来我们此次出使蒙古,要成为历史一段佳话,就此一件,将来青史必有你我一席之地。”刘健心情大慰地说道。
“还是阁老您不畏艰辛,跋涉千里,来到草原这荒蛮之地,达延汗也就是畏惧大明有阁老这不惧生死之文臣,才选择最后屈服。”范宏图恭维道。
听了范宏图的话,刘健爽朗大笑,接着伸手指了指范宏图。
......
“阁老,您年老不惧风霜,能来到我们蒙古,乃是我们蒙古一大幸事。”宴席上达延汗言语亲切地拉着刘健来到上座落座。
看见达延汗的表情,刘健心底彻底有数,于是坦然落座在上座之位。
此时的刘健当仁不让,因为此时的他不是代表他个人,而是代表整个大明,更是代表大明皇帝。
“想必可汗,此次能给老夫带来好消息。”落座之后的刘健淡然地看着达延汗开口问道。
看见刘健如此一副坦然的表情,大明的英才何其多也,到此达延汗更坚定了向大明低头的决定。
一旦下定向大明称臣的决心,达延汗突然觉得浑身一阵轻松,按照大明的一贯举措,向大明称臣纳贡,也只是表面文章,向大明皇帝上表称臣而已。
至于纳贡那更是笑话,纳贡的那点东西跟大明皇帝的回赠,简直不值一毛。
越想越觉得开心,于是达延汗越发心情热切起来。
“阁老高见,我们蒙古原本也是华夏苗裔,和大明原本就是兄弟之族,何必细分你我,更不必打打杀杀。”达延汗开口道。
听了达延汗的话,一向古板的刘健也不由得面露出一丝笑意,他喜欢蒙古这游牧自认华夏苗裔,只要他们认下这个身份,今后便可按照华夏的礼仪管教他们。
“可汗不愧是蒙古最有远见的大汗,蒙古有可汗为汗,乃是整个蒙古的幸事。”刘健夸赞道。
对于识时务的草原蛮主,大明的阁臣向来不惜溢美之词。
被大明的内阁首辅如此夸赞,达延汗立马心花怒放,看来自己的选择不错,大明也认为他是蒙古最有远见的可汗。
虽然内心受用无穷,但是表面还是谦让了起来:“哪里,哪里,阁老夸赞过了,今后还请首辅在天子面前多多美言才是啊。”
听了达延汗的话,刘健点了点头,话里软中带硬地说道:“这是自然,只要今后可汗今后谨守人臣本分,如今天子乃一代英主,必然会看在眼中。”
达延汗听到刘健听到当今大明天子朱佑樘,也不由得有些沉默,是啊,大明出了一位雄主,雄主在世,不得不低头。
向雄主低头不丢人,即便是伟大的成吉思汗,不也曾忍受过夺妻之耻。
更何况一旦决定向大明天子低头后,达延汗立马觉得往后的日子会好过很多,起码和大明互市比可让他赚得盆满钵满。
互市都不说,还有大明天子的赏赐,必然丰厚,大明对待他们这些称臣纳贡的草原之主可从来不会吝啬赏赐。
还有最重要的一点,那就是今后大明再也不会将大炮对准他达延汗。
听了日本两位义士龟井秀纲和尼子经久讲出大明大炮的来历,更是让达延汗熄了与大明争斗之心。
实在是斗不过,就说那大炮,他得需要铁啊,如今他们蒙古想要一口铁锅都不得,哪有铁料制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