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千三百六十六章 深海之光(1 / 2)

军工科技 止天戈 1224 字 17小时前

吴浩长舒一口气,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。他看向窗外,海面上的薄雾已经散去,阳光直射进海水,在甲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“让‘沧溟’号慢慢靠近热泉口,重点拍摄‘烟囱’附近的生物群落。”他对赵子溪说,“另外,记录热液的温度和化学成分,看看有没有新的矿物成分。”

“沧溟”号缓缓向热泉口移动,镜头里的景象越来越清晰。黑色的“烟囱”表面覆盖着一层橙黄色的结壳,那是硫化物矿物凝结的产物;热液喷出的地方,聚集着成百上千只白色的深海虾,它们密密麻麻地趴在“烟囱”壁上,用特殊的鳃过滤热液中的有机物;几只通体透明的管水母飘过镜头,伞状的身体里藏着淡红色的消化腔,触手像丝线一样在海水中摆动。

突然,镜头角落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生物。它的身体像一个椭圆形的果冻,通体透明,里面藏着淡紫色的发光腺,游动时会留下一串像超导线圈电流轨迹般的光痕。“这是什么?”赵子溪凑近屏幕,手指在那个生物的影像上圈了一圈,“以前的科考记录里没有这种生物。”

吴浩皱起眉头,让小李放大影像。那个生物大约有手掌大小,身体两侧有薄如蝉翼的鳍,发光腺发出的紫色光芒在深海里格外醒目,和超导线圈的光色惊人地相似。“可能是新物种,”他说,“让‘沧溟’号调整位置,尝试采集它的体表样本,注意不要伤害到它。”

“沧溟”号的机械臂缓缓伸出,前端的采样器像一个透明的小笼子。当采样器靠近那个生物时,它似乎察觉到了危险,突然加快速度,向热泉口的方向游去。“它在往热液里钻!”小李大喊,立刻操控机械臂追了上去。

就在采样器即将碰到生物的瞬间,热泉口突然喷出一股更强的热液,温度瞬间升到400c,黑色的热液在海水中形成了一道屏障。“沧溟”号的温度传感器发出警报,线圈温度开始上升。“立刻后退!”吴浩下令,“热液温度太高,会影响超导线圈的稳定性。”

“沧溟”号迅速撤离,镜头重新对准热泉口时,那个紫色的生物已经不见了踪影。赵子溪有些失落,轻轻叹了口气:“差一点就能采集到样本了。”

“没关系,”吴浩拍了拍她的肩膀,“至少我们发现了它,后续可以专门来研究。而且刚才的影像已经记录下了它的形态和发光特性,对分类研究很有帮助。”他转头看向周建明,“浊流已经过去,热泉口的情况也稳定下来,要不要让‘沧溟’号继续下潜,看看4000米以下的区域?”

周建明犹豫了一下,看了看屏幕上的深度数值:“4000米是‘沧溟’号的设计极限,而且下面的压力更大,会不会有风险?”

“我们的超导线圈在实验室里测试过4500米的压力,没问题。”吴浩调出线圈的抗压数据,“而且‘沧溟’号的钛合金外壳能承受每平方厘米400公斤的压力,只要不遇到极端情况,安全应该有保障。”

周建明点了点头:“那就试试,不过要随时注意状态,有异常立刻上浮。”

“沧溟”号继续下潜,深度数值一点点攀升:3500米、3800米、4000米。当数值停在4050米时,屏幕上出现了一片平坦的海床,海床上覆盖着细腻的沉积物,偶尔能看到几座小型的热液喷口,正缓慢地喷出淡白色的热液。

“这里的热液温度比较低,只有50c左右。”赵子溪看着温度数据,“沉积物里有很多小型生物,可能是靠热液中的微生物生存的。”

吴浩的目光被海床边缘的一个黑影吸引了。那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,一半埋在沉积物里,一半露在外面,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结壳。“让‘沧溟’号靠近那个物体,看看是什么。”他说。

随着“沧溟”号的靠近,那个物体的轮廓越来越清晰——那是一艘沉船的残骸,船体已经严重锈蚀,